对于价格的惨淡,杨建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未来总体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市场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即做常规产品、低端产品的企

对于价格的惨淡,杨建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未来总体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市场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即做常规产品、低端产品的企业,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一些高端性能的产品可能会随着4G智能手机、穿戴产品的大批量采用,在价格和利润空间上相对好一些。所以,很多做常规产品的公司会陷入价格战的局面,这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的实力。

差异化竞争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长期发展的技术累积。

以国内两大龙头企业为例,如果说贝特瑞在天然石墨的技术已无人能争,杉杉在人造石墨领域的先进技术就是其立于行业龙头的基石。当然,跟日本相比,国内的人造石墨技术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事实上,尽管在日企和贝特瑞、杉杉的影响下,石墨类材料始终占据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但近年来,无论是天然石墨还是人造石墨,市场需求增速和价格都遭遇滑铁卢。

据GBII数据,天然石墨均价逐年下挫,年跌幅约5%~12%;人造石墨均价同天然石墨一样,亦逐年下挫,年跌幅约5%~10%。

不可否认,石墨类负极材料在未来的市场占比一定会有下降,但业内人士都相信,石墨类负极材料在未来几年之内仍将是主流。

在这种主流压力之下,其他企业不得不寻求“差异化”路线突围。

长沙星城微晶石墨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涛就告诉记者,星城对人造石墨的理解跟杉杉就不同。星城所开发的路径,是如何把天然石墨跟人造石墨进行技术上的融合,把人造做到跟天然容量一样高,又能把人造的产品特性拿进来。他认为,如果星城能走出这种差异化产品路线,负极材料一定会有一个质变,可能在价格,也可能在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度。

其实,在第三届高工锂电高峰论坛上,杨建锋就曾指出,“材料差异化竞争是必然的趋势,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恶性竞争和更低的行业利润。”这里的“差异化”,就是皮涛所指的产品类型的差异化,即原来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的,天然和人造,现在就有可能是非石墨类的碳材料,也有可能是硅碳类的材料。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种差异化路线,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其他富有竞争力的非石墨类负极材料。

以钛酸锂为例,目前国内生产出售钛酸锂的负极材料企业就有5家。但有电池厂商指出,钛酸锂平均电压平台较高,比容量较低,售价较高,限制了他在3C等方面的应用,因此真正走向产业化大规模应用还需时日。

此外,硬碳也被认为是适合应用于动力电池的一个理想产品。有负极材料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基本以人造石墨为主,少量采用天然石墨,在硬碳方面几乎是空白,但在日本硬碳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总体来讲,硬碳是一个比较适合动力电池的方向。

GBII则认为,目前成为各大企业院校研究热点的,是硅碳复合材料,杉杉、贝特瑞、江西紫宸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公司都在对此展开研究。更预计,硅碳复合材料未来5年有望成为负极材料的应用主流之一。

从上述业内人士观点,我们不难得出,无论未来哪种负极材料会成为主流,“差异化”竞争已经成为负极材料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