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超薄平面石墨烯电容器
传统设计:层层堆叠阻碍石墨烯片层的双电层作用的发挥
新型设计:更能有效发挥石墨烯片层的双电层作用
来源:Nano Lett., 2011, 11 , 1423–1427
十、KOH活化石墨烯
利用KOH活化石墨烯作为电极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其能量密度(70Wh/kg)可达到铅酸电池的水平,同时还保持超级电容器固有的高功率输出和极快的充电速度(250kw/kg),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解决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存储问题。
来源:Nano Lett. 2010, 10, 4863–4868
十一、具有中孔结构的弯曲石墨烯
弯曲石墨烯抑制了石墨烯面对面堆叠,提高了表面利用,同时中孔结构有利于传质和电解液的可接近性;在室温下可以达到85.6 Wh/kg(80℃时为130Wh/kg)的能量密度,相当于镍氢电池的储能,却能在几秒或者几分钟内放电完毕,有望取代电池。
来源:Nano Lett. 2010, 10, 4863–4868
十二、表面活性剂修饰石墨烯
相比没有表面活性修饰获得的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比电容提高到144Fg-1,主要是增加了电极表面电解液润湿性。
来源:ACS Nano, 2011, 5, 43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