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国内的电池厂接国外知名厂商的订单时,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国外客户会严格把关原材料体系的供应商。
据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层透露,国外供应商通常会指定使用日本厂家的隔膜。 日本隔膜厂家在得知下游厂家指定的情况下,往往不会给予国内采购商降价空间。国内电池厂为了获得一些议价权,将国内的一些隔膜厂家合作者列入备选隔膜供应商名单,只不过在协议中说明优先使用日本品牌隔膜。实际上,这些备选的隔膜供应商也并没有多少“转正”的机会。像锂电产业的其他材料领域一样,隔膜也依然徘徊在低端阵营,陷入了“中国式”的产能过剩。
值得思考的是,他们被阻挡在价值链体系之外,正是由于忽略了价值竞争。
价值竞争才是出路
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这早已不是新鲜的提法。隔膜行业的混乱恰恰是由于盲目扩张、价格战引发的低成本竞争,而缺乏价值竞争,尤其是价值系统竞争的能力。
虽然国产隔膜质量有一些提高,国内的一些中小锂电企业已开始大量的应用。但中国高端隔膜市场依然被国外隔膜巨头垄断。停留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隔膜厂家,用70%的市场占有率仅换来30%的市场销售额。
显然,这种靠规模来求效益发展的路,在隔膜产业是行不通的。隔膜行业已进入毛利下行通道,但提升国产隔膜的价值的确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目前, 全球锂电池隔膜主要被A s a h i 、Celgard、SK、toray、UBE、W-SCOP等厂商占据,前9名企业占据约80%的产量份额;中国隔膜企业以中科、星源和金辉为代表的隔膜厂也在奋起直追。美国Celgard、日本旭化成和东燃都是资产上百亿的大公司,同时,这些公司都是产业多元化的公司,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研发,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内隔膜企业差距很大。沧州明珠隔膜事业部总经理谷传明坦承,国外隔膜巨头企业的技术人才都是从电池企业转过来的,而国内的隔膜企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没有电池企业背景。
从行业来看,国内的隔膜企业背景是从塑料加工企业(尤其是从事过拉伸膜)、风投组成的杂牌军、以及其他行业。因此缺乏对工艺的深刻理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加上国外公司对我们封锁设备技术,导致隔膜厂依然处于简单模仿加工的初级阶段。从而导致国内的隔膜企业挣扎在低端竞争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隔膜行业的发展取决于锂电行业的发展。目前锂电行业正逐步进入一个资源整合阶段,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很难生存,因此,不被主流锂电企业认可的隔膜企业很难生存。能否进入国际主流锂电企业的供应链是衡量隔膜企业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隔膜厂的 “进口替代”也一直被卡壳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目前的隔膜产业格局中,资本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融资以及资金的使用,能快速提升企业的实力,但风险也来自于国际市场的其它材料厂家杀入隔膜领域,占据高端市场。
在刘旭光看来,国内一些隔膜厂的心态有些浮躁,认为从同行挖几个技术人才、买几条生产线就可以将设备变成印钞机了。实际上,隔膜产业的持续研发创新,才是提高价值竞争的唯一出路。“中国式”的产能过剩还需要“中国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