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BF2016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
2016年5月24日~26日,深圳会展中心
(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福华三路)
主办单位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第二轮通知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将于2016年5月24日~26日举办规模空前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16)”。现将本会已确认的“CIBF2016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演讲名册和这次交流会焦点与重点内容简介对外公布。我们同时对会议的报名、注册等重要事项做出通报,欢迎大家早日安排参加这次盛会的计划,并及早报名注册,共同支持CIBF2016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努力推进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在“十三五”开好头,并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
一、CIBF2016国际技术交流会焦点与重点内容简介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此时迎来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冠名“CIBF2016 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召开,这是一次国际电池界“承上启下”的盛大聚会,一方面提供了交流“十二五”的科技研究与产业发展成果的机会,另一方面更是通过交流,积极推进我国“十三五”电池行业持续发展的绝佳机遇。
当今,在化学电源产业中,蓄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本行业最大的支柱产业,2014年世界蓄电池产量超过了40万MWh,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这正是传统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新型蓄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代表)产业发展与新兴应用市场不断涌现,并快速增长的结果。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电动车电池入市和储能电池步入规模演示与商业化以来,相关产业更被划定为“新能源”产业,其技术与市场发展还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国2015年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已接近200亿Wh(2万MWh)。
在这一“十二五”/“十三五”承上启下和动力/储能大市场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本次CIBF2016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的焦点依然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及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产业与市场扩展以及新一代技术创新等。由此首先安排了五个特邀报告,阐述行业关注的焦点:
“全球锂离子二次电池与材料市场与技术前景展望-2016-2018年的发展预测”,报告人:吕学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资深产业分析师;
“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和超越锂离子电池”,报告人:Amine博士,美国阿贡实验室资深科学家、2016国际锂电池会议主席;
“中国电动车与动力电池进展现况及‘十三五’发展前瞻”,报告人:欧阳明高博士/教授、中国十二五计划863电动车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
“未来几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发展预测”,黄学杰博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电池技术的新浪潮:从手机应用到电网储能系统应用”,Dr. Yves Saw,韩国LG Chem负责储能技术的副总裁(VP)
我们已经获悉,吕学隆的市场报告将会全面观察世界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技术、产业与市场现状与未来前景,主要涵盖如下内容:1)2015年世界范围铅酸、镉镍、氢镍和其他二次电池市场及前景预期;2)2015年锂离子电池不同应用的市场发展及前景预期;3)锂离子电池在IT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4)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及其在未来IT领域的潜在应用趋势;5)正在日趋增长的xEV市场及锂离子电池分享该市场的预期;6)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及其xEV应用的未来前景;7)下一个潜在市场:电池储能系统(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或BESS);8)对适应未来三年发展趋势的若干建议。
为进一步配合上述特邀报告,本次会议重点安排下列几类技术交流报告:
1、电动车与电池技术、产业以及应用新进展
2015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到约14万辆、新能源客车约8万辆,其中特别BYD的电动车与配套动力电池产量均达到世界首位。分析表明,我国未来几年的电动车与动力电池将呈持续增长态势。因此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BYD和两家着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北汽新能源和宇通客车,他们将分别阐述电动乘用车、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合电动车产业化及所采用锂电池技术的新进展。包括:
“北汽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系统开发及产业化推进”,陈平,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电动客车用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尹利超,宇通客车新能源技术部;
“比亚迪电动车与动力电池发展计划与进展现状”,沈曦,BYD动力电池部总经理。
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三家世界级电池制造商—“三星”和“力神”以及一家英国专业从事动力电池研究与应用的公司就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持续发展发表演讲;世界顶级铅酸电池制造商-江森自控就混合动力的电池技术发展发表演讲,它们是:
“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方向”,Dr. Zin Park,Samsung SDI,Korea(韩国);
“电动车辆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进展”,张娜博士,天津力神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各种电动车的高性能电池的研发”,鲍健莉博士,Johnson Matthey Battery Systems(英国);
“为达到未来燃油效率标准的电动助力选项”,Alfred Shi, Technical Sales Lead, China – Advanced Battery, Johnson Controls, Inc.(江森自控)。
此外,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美国滨州大学王朝阳博士就“在低温时自加热的锂离子电池结构”发表演讲。其论文“Lithium-ion battery structure that self-heats at low temperatures”已刊登在着名的科学期刊“Nature”上,鉴于有利于解决低温下(-20℃或以下)动力电池的正常工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2、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创新材料研究进展
下一代电池的重要指标是持续提高电池比能量,我国电动车电池未来五年的目标是300-350Wh/kg(单体电池水平),显然创新材料和材料体系成为实现下一代电池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本次会议安排最多的演讲与讨论部分,而且遴选的演讲题目都属当前锂离子电池前沿技术或关键技术项目,演讲人全部来自世界着名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实验室和大型企业研究中心)和知名电池关键材料制造商。主要包括:
1)高性能电极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研究超过300Wh/kg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电极材料”,夏永高博士/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
“应用于下一代电动车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及其材料”,陈金铭博士,台湾工研院;
“通过导入Li2MnO3来稳定富锂锰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夏永姚博士/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电压正极材料”,Margret Wohlfahrt-Mehrens博士,德国太阳能和氢能研究所;
“巴斯夫的正极材料及其对未来电动车产业的贡献”,Jay Yang,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部全球副总裁;
“提高工作电压:扩展经济适用型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途径”,Dr. Wendy Zhou, Senior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 Manager, Umicore Rechargeable Battery Material(加拿大);
“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开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Tony Chen,?General Manager, JM Battery Materials China。
2)高比容量硅基负极实用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适用于硅负极的新型电解液”,李斌博士,资深科学家,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美国);
“电极表面和电极-电解液界面的调控对二次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李晓林,研究员,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美国)。
3)改善电极性能的碳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用于先进电池的新型炭材料”,雷汉伟博士,美国卡博特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一代碳纳米管及石墨烯材料”,毛鸥博士,天奈技术公司(中国);
“石墨烯在车用动力电池中应用的现状”,戴桂平,首席科学家,超威集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