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近日举行的“2012微网储能高峰论坛”的消息称,“国家正在研究加大并网储能的扶持政策,政策规定风电和光伏并网都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储能。”
有数据显示,如以光伏和风能装机配备25%储能,按1500元/千瓦来计算,到2015年,储能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
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扶持方向的明确,作为配套设施的储能系统也有望迎来大发展。在业界人士看来,未来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都指向了同一项技术储能技术,而其同时也被认为是现有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四大电力环节之外生长出来的新产业,市场潜力令一些投资人士血脉喷张。
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储能系统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分析人士表示,“再生能源通常稳定性不高,因此,重点在于并入电网时,如何维持稳定,因为若一不慎,就很可能毁损用户端的设备,并影响到整个电网安全”。
另外,能调节再生能源的波动,减少冲击以提供稳定供电环境的技术,以及电网电力储存和调节技术,也都是发展储能系统时必须解决的技术挑战。业内人士具体指出了长寿命高能量储能元件目前面临的技术瓶颈。
首先是特性要求,依照NEDO的2030年目标,长效高能量元件的能量密度要求至少要100wh/k、200wh/l;功率密度要达到1000W/Kg;寿命必须长于20年,而使用周期至少要是目前使用情况的六倍(100% DOD、容量衰减<15%)。
然而,目前全球高容量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在100% DOD条件下约1000次,储存寿命仅约五年,均远低于2030年的目标值。另外,现行锂电池储存寿命和使用周期不佳的原因还包括了材料结构的电化学稳定度(正极和负极),电解液溶剂之电化学及热稳定性,锂盐稳定度以及电池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