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华强北一代,是中国最大的电脑、电子产品及周边集散地。在这里,手机、电脑、监控设备、网络设备等产品及其周边的所有配套(甚至是元器件)你都能找到。这里流行着一句话:你可以自己买元器件组装任意电子产品。
兼容笔记本电池随处可寻
笔记本兼容电池门店主要集中在华强北的华强电子世界和赛格广场里。
在华强电子世界中,记者发现有十来家做笔记本兼容电池生意的门店。这些门店都在较高楼层,店面不大,位置“不当道”,不仔细找还不太容易找到。记者发现,每个门店的店员不多,通常只有一两名,且基本都只“专营”一个品牌的笔记本兼容电池,销售的电池型号一般有30种~40种。记者询问ThinkPad X60/X61和联想G450/Y450的电池,很多家都表示没有。这让记者觉得有些费解——作为国内销量极大的机型,为何专营兼容电池的门店会没有产品呢?一位周姓的店员指着店牌上的英文和阿拉伯文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国内的笔记本兼容电池市场目前还处在“启动状态”,所以华强北的店主要是做“外单”的,也即是面对的海外用户。光顾这些门店的,主要是往来于中国和欧洲、美洲、非洲及中东市场的中间商。而在这些市场,热销的是戴尔(戴尔笔记本专区)、惠普这两个品牌,另外还有宏碁、索尼、东芝。而对应的机型,主要是2006年到2009年上市的。在这家门店的货架上,记者看到了惠普康柏V2626、惠普DV2000,以及戴尔Inspiron 640m、Inspiron 1501、Latitude D420等机型的兼容电池,这些都是2006年~2007年上市的产品。另外,ThinkPad T40这类老古董产品的电池也有。在被问及门店销量时,周摇摇头表示不算多,一个月不到10k(1k指1000,10k即为1万个)。
在记者离店时,一个印度人挎着个单肩包笑眯眯地走进了店中,周立即用英语给他打起了招呼,看样子已经相当熟了。而在几天的市场探访中,记者已经见到了不少印度人出入这些笔记本兼容电池门店。不过,印度人似乎还不是最好的生意伙伴。按照周的说法,这些印度人一般一次订购1k,多的时候可达到5k,但很少看品质,更关注价格,所以利润率并不太高。最好的生意人还是那些带着翻译来的欧美客户——而在市场的探访中,记者也的确看到了好几拨这样的欧美客户。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门店都只青睐外单。赛格广场里的门店通常就“兼营批发和零售”,而且门店规模相对华强电子世界的大。赛格广场7楼有一家笔记本兼容电池门店在靠近电梯处,店面非常大,相当惹眼。店内的电池都是一个品牌的,且品类非常齐全,显得相当“专业”。记者在这里买了几款电池,并借机和店内经理陈琳(化名)攀谈。她告诉我们,店内的产品非常齐全,从国内热销的到国外热销的基本都有,一年前上市的主流品牌机型,就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电池产品。事实也的确如此,记者在这里买到了G4、Inspiron 14R的兼容电池——而这两款机型是惠普和戴尔目前依旧在销售的SNB平台主力机型。
陈琳很健谈,她表示,零售的单子随时都有,可以吸引人气强化品牌,但走量外单更快。这个店一个月可以走到20k的货,主要是外单,世界各地的生意都有。“不过,相对于我们工厂销售的量,这个门店的这点量就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了”——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网商反映出的惊人规模
陈琳说得没有错。华强北的销量,的确只是九牛一毛。甚至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应该说,华强北的这些门店,只是整个笔记本兼容电池市场的冰山一角!
“严格来说,华强北的门店更多的是贸易商,也就是说,他们销售的品牌不一定有厂,而是各家贴牌生产。真正有厂的,内单主要是在厂里直接谈;而外单则不少是通过网上,例如,“阿里巴巴”,曾在圈内浸淫多年,经常往返于广深和内地各城市做笔记本兼容电池生意的李明(化名)如是说。
记者进行了验证:打开阿里巴巴的英文页面,用“notebook battery”(笔记本 电池)作为关键词搜索,一共显示了248页结果,而每页显示38款笔记本电池产品,也就是说,有近万个笔记本兼容电池批发业务。而在阿里巴巴中文网站,搜索结果显得不太准确,夹杂着不少笔记本电芯产品。然而,你无论用“笔记本电池”、“笔记本 第三方电池”,还是用“笔记本 兼容电池”做关键词搜索,结果都达到了搜索上限500页,且每页显示的是40个结果。
或许批发/贸易网站我们还有些陌生。那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我们非常熟悉的淘宝。淘宝的搜索引擎搜索上限是100页,每页40个结果。记者用“笔记本 电池”做关键词,搜索到了143款(即有143款机型的电池产品),超过18万个商品在销售;记者再分别用“品牌+笔记本+电池”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除了凤毛麟角的号称自己销售的是官方配件外,99.99%的产品都是第三方兼容电池。而且,主流品牌的搜索结果皆超出了搜索上限——即4000个商品销售。
而在以十万计的笔记本兼容电池搜索结果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包括大量植根在广深地区的笔记本电池加工厂,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笔记本电芯制造厂。但具体有多少家电池加工厂,有多少家电芯厂,有多少笔记本兼容电池品牌,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数字。“笔记本电池加工厂至少有两百家以上”——李明表示,另外他又表示,他们从不谈电池品牌有多少。“这是无法统计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品牌只意味着一张几分钱的不干胶标贴”,他笑眯眯地举例:“比如你是做小吃店的,但最近你朋友需要500个笔记本电池,这个单你接下来了,你找一家工厂做500个电池,然后随便找个作坊印标贴,什么品牌随便你创造!所以,谈多少个品牌是无意义的。另外,兼容电池市场的量也是大到无法计量的。”
“无法计量”这个词,或许是非常准确的。记者在中国制造网上以“笔记本电池”进行公司搜索,找到了718个和笔记本电池相关的公司。再让我们来分析这样一个数据。从2008年开始,全球PC的年销量就接近3亿台(目前已经突破3亿台),而其中笔记本的量最少也占到了60%。如果前后多算几年,全球市场笔记本的饱有量至少也有十几亿台,即便只有10%的人会去更换电池,且只更换一次,也有上亿个电池的商机。事实上,这一比例会更高——在美国工作的记者的同学梅先生向记者透露:这里的笔记本兼容电池便宜的只要20美元,好点的也就40美元,更换成本非常低,所以笔记本换电池是这里一个“很普遍的消费”。
与笔记本电池相关的公司就有数百个,而每个公司又能诞生无数品牌……
巨大价差空间里的高利润行业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淘宝上,即便是出货量大的款型,例如ThinkPad X61,销量靠前的店铺的“最近成交”也就几百笔;绝大部分经销商的“最近成交”数量非常低,还有有很多“打白板”的。这似乎不符合“市场极大”这一说法。而记者的探访解释了这一问题。
事实上,大量笔记本兼容电池的量是“看不着”的。记者在重庆、深圳、广州、成都、武汉等地,以笔记本用户的身份向电脑城中的笔记本经销商和笔记本维修店“请教”过如何获得单独的笔记本电池。而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表示:自己这里也代销笔记本电池。诚信点的,会告诉你:笔记本原装配件很贵,他们这里有兼容电池,品质一样好,价格更便宜。会忽悠的,通常会说他们卖的都是“原装电池”。货拿来一看,除了电池上的塑料标贴上有个超小的笔记本品牌LOGO外,无任何证据说明这些配件和笔记本品牌有关,连说明书、质保卡、质量合格证都没有一张。
“其实还有很多量是在配件店的”,华强北的一个笔记本兼容电池经销商在和记者聊及兼容电池的出处时向记者表示,“比如电脑城中有一些卖‘散件’的,店铺里面有鼠标、鼠标垫、散热垫、笔记本电源适配器,也会有笔记本电池销售。只是因为笔记本的型号太多,难以估计消费者会要哪款,所以一般都不压货,而是有了业务再去专业商家那里拿货。笔记本经销商和笔记本维修店的模式也都如此。”
那么,是什么动力促使这些笔记本相关的经销商,甚至是玩惯了“大投入大产出”的笔记本经销商都要兼搭着销售笔记本兼容电池呢?
在2月5日到2月25日期间,记者团队曾经在个笔记本品牌的地方售后服务站,以用户的名义报上了产品序列号,询问过一些主流机型的官方配件电池价格。结果如下:X60/X61官方售后提供的电池,在深圳地区报价960元;G4的电池,深圳地区报价950元;Inspiron 1440我们是电话询问的直销事业部,价格相对便宜——360元。Y450的各地服务站给出的价格还不同:深圳地区的价格是760元;重庆地区为625元;北京地区的价格为750元。另外,除了Inspiron 1440电池是在确认订单后第二天发货,其他各品牌的电池均无现货,需要预定,而绝大部分服务站给出的订货时间是7天~10天。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无现货需要订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电池的电量会随着堆放的时间而逐渐减少(化学特性,电芯里的容电量会缓慢衰减);另外,电池里面的电路板(圈内的说法是“保护板”)本身也会消耗电量。按照笔记本电池工程师的说法,如果堆放一两年,有的电池甚至会因“完全放光电而死掉”,需要送回工厂激活。所以不备货倒还可以理解。但一款售价3000多元的笔记本,电池报价900多元,应该说消费者难以承受。
更有趣的是,记者曾经致电某品牌官方网站上的服务电话,希望了解Y450和Y470的电池价格。官方售后服务人员最开始表示价格应该致电各地服务站了解。而在记者一再表示希望能够了解到大概的价格范围方便准确钱后,官方客服说Y系列的电池建议价格是400多元。
说实话,我们理解官方服务网点价格高的原因:毕竟有那么大的门面要经营,有那么多人要靠此吃饭(很多品牌的服务网点都是和厂商签约的,基本可以理解为独立核算)。但官方电池的价格高,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即便是和官方建议价格之间,也有巨大的差价。而高价,就给了兼容电池以生存的空间。
那么,兼容电池的利润情况又如何呢?
在淘宝上,我们发现不少兼容电池的价格都在200元以内,甚至还有90元的兼容电池。也有部分感觉上是“大品牌”的兼容电池(如E能之芯),价格卖到了300元以上。
从90元到300多元,如此大的价差又从何而来呢?笔记本电池的主要成本就是:电芯、保护板和外壳,以及一些加工费用。能有如此大的价差?以下这段“小故事”或许能够让你知晓其中的惊人内幕:
记者在购买测试用兼容电池时,一个淘宝商家坦言:笔记本电池的电芯、保护板质量的确有优劣之分,工艺水平也有差异,但终归来说还算是利润很好的IT产品。卖300元的兼容电池和卖150元的兼容电池很有可能都出自同一家工厂,而且使用的材料都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这行的竞争虽然激烈,甚至有些无序,但总体利润率还不错,且其中的‘水’非常深”——他强调道。看来,兼容电池的利润,尤其是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相对其他IT配件也算是很高的,且其中有相当多的故事。这个商家的说法,得到了圈内人士的一致认同。通过后期的了解和调查,我们也证实了这点。
移动电池,需求庞大乱象丛生 除了笔记本电池的乱象,另一方面我们调查的数码产品的移动电池也是数量繁多。在赛格、华强电子世界这样的卖场中,专业销售移动电源的商家可说是不计其数;而只要是销售手机、平板以及其他数码产品的商家,几乎都会搭配着销售移动电源。很显然,对于商家和厂商而言,移动电源以及不仅仅属于数码产品的附属品,而是可以独立出来拉动利润增长的新兴产业。从现在来看,如果华强北某个商家没有移动电源的业务,那才会让人感到奇怪!与众多销售移动电源商家相对应的是,购买移动电源的用户数量也非常庞大。在赛格电脑城,一个不算大的柜台上,记者在和老板闲聊的时候有意问到他一天能销售多少个移动电源,老板的回答是实体店一天可以卖十几个,但网上交易可达数十个。类似这样的柜台,整个华强北恐怕有数百家,如果真如这位老板所言,那么这个数字也是非常恐怖的。实际上当记者在赛格电脑城暗访的时候,发现有多个普通消费者在很多柜台上咨询以及购买移动电源,由此可见移动电源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除了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外,厂商的推波助澜也带动了移动电源的发展。在华强北最中心的位置,“电小二”移动电源的广告赫然在目。在电脑城的展位上,移动电源的易拉宝和广告替代了过去的主板和显卡,其中很多品牌属于过去在DIY领域以及数码领域有所建树的厂商,从我们的实际观察来看,在深圳的众多厂商已经将战场从数码转移到了移动领域。有的厂商直接以自己旗下的知名品牌推出移动电源,如纽曼、劲量;有的厂商则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品牌推出移动电源,如盈嘉讯;当然更多的则是过去从未闻名,而突然在移动电源领域崛起的厂商。
此外,这次记者还走访了多家电芯制作工厂,其中不乏有在世界上规模都算庞大的代工厂。这些厂商制造的电芯大多数都被用于笔记本电池、手机电池以及移动电源,特别是移动电源这一领域,某工厂老板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他手中的很多单子都来自于市面上某些知名移动电源品牌,而且还有更多的厂商希望他们为旗下的移动电源代工电芯!而从他们的预计来看,移动电源在2012年依然是快速增长的一年,市场有望持续扩大,而市场上的品牌有可能继续增加。
当记者来到一个柜台时,销售人员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各种品牌的移动电源,转换效率、PCB做工用料、电池容量等专业术语在这位女士嘴里娓娓道来,我们一方面惊诧于移动电源的品牌泛滥,另一方面则惊诧于销售人员精湛的专业知识。这位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尽管他们销售多个品牌的移动电源,但是他们也会给消费者介绍产品的优劣,至于具体什么产品则要看消费者的需求,包括他们自己销售的某些品牌,实际上也有严重的虚标和质量问题。面对如此坦诚的销售人员,记者委实没有理由拒绝对方的推销,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这个柜台购买的销售人员认为最好的移动电源,在我们后期的工厂专业仪器检测后,依然是一款虚标严重的产品……
品牌往往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在消费者无法直接获知移动电源质量之际,从品牌入手就是一个最直接简单的方法。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很多不乏知名度的品牌,比如说清华同方。由于牌子比较响亮,清华同方的移动电源甚至比容量更高的其他品牌价格要高出一块。当问到销售人员时,销售人员也承认清华同方卖得更好,因为消费者认准了牌子,这种优势还是要强于一些新兴的品牌。但结果呢?经过我们检测,清华同方的移动电源的转换效率仅仅只有60%,基本可以说是山寨水平。根据我们了解,清华同方本身是没有生产移动电源的,而这种打着清华同方牌子的产品实际上只是清华同方的一个授权贴牌而已……对于这种情况,记者赶到无奈,如果连品牌都不可信任的话,这又让消费者如何选择呢?
在整个移动电源市场上,除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外,还充斥着大量不知名的品牌,有的移动电源还好,至少在外壳标上了名称、生产厂址,贴心点的还会写上网址。而有的品牌除了名字外,什么都没有,当然这种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宜。只是在记者咨询相关的售后服务以及销售厂商时,连销售人员都无法详尽的回答,只是说有问题可以拿回来换。最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很多移动电源在外壳上都打上了各种认证标准,有一些标记记者还能认得,比如3C、ISO认证等,而有的标记则完全闻所未闻。而之前曾介绍过的那位业务精湛、熟知技术的销售人员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题:这一切所谓的标准都是厂商自己写上去的,现在移动电源国家根本没有标准和规范,做成什么样都可以拿来卖,这些标准只是一个虚假的噱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