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2011年共卖出7000万台,占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32%。同时,三大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采用大规模定制的方式开发千元级价位的智能机,也经一步刺激了智能机消费的高速增长。预计2012年,全国智能手机销量将突破1.4亿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呈现,那就是电池的续航问题。“一部手机玩几个小时就没电了。”这几乎是目前智能手机使用者普遍遇到的问题。短短几年前,老式手机的待机时间可以超过一个月,电池的替换也非常方便。智能手机比起自己的老祖宗,在“续航”上的能力并没有在视觉体验上那么光鲜。
于是,电池技术的瓶颈就让移动电源找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接近50%的高额利润也让成百上千家厂商一窝蜂地涌入,很快让这个市场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因此,目前困扰移动电源厂家的最大问题不是产品的制造,而是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当中,企业通过渠道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然后转换成资金回流。可以说,市场营销的实质就是渠道建设。就目前的电子数码类产品的销售而言,传统的渠道无非就是:招聘经销商,或者进驻诸如国美、苏宁等连锁大卖场,此类称之为线下渠道。如今的移动电源企业也在通过这种传统的渠道操作模式进行,而结果却并不理想,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移动电源品牌认知度尚未形成
从表面上看,移动电源市场异常火爆,然而实际上,移动电源并未真正地普及。据调查,目前的移动电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市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笔者曾经在长沙、南昌、武汉等二级省会城市做过调查,这些地区的移动电源的普及率都比较低,其原因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现阶段移动电源的营销渠道很难向二三线以下城市发展。
除此之外,移动电源相对于其他数码产品来说,功能单一,可玩性不强,加之目前移动电源的行业标准尚未确定,大多数厂商都是以炒作的方式经营移动电源,而消费者本身对产品的了解不多,仅仅局限于容量和价格上。因此,可以说,目前在移动电源市场,并未形成所谓的“明星品牌”,消费者对于移动电源品牌的认知度非常低。在华强北做了多年手机生意的郑先生介绍,目前市面上很多移动电源产品都是以前做山寨机的厂商在进行生产,购买的人群也大多是使用高端智能机的用户。笔者华强北看到,当前市面上的移动电源品牌粗略估计有数十个,价格从一百多到近千的均有。同时笔者也发现,目前移动电源还是属于商家的扩展业务,很少有商家选择主营移动电源产品。
二、传统渠道风险大
对于厂商来说,传统的渠道建设耗时长、投入成本大,除此之外还伴有很大的风险性。
1、移动电源自放电特性
我们知道,移动电源的核心部分是电芯。目前的市场上的移动电源产品均采用18650电芯或聚合物电芯,而这两种电芯均属于锂离子电池。既然是锂电池,就都具有自放电的特性,并且其特性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加剧。若长时间闲置,电池的容量和电压就会有所衰减,这就是所谓的“钝化现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定期为电芯进行充电激活。而海盈科技负责人陈伟光介绍,每次充电激活之后,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电芯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说,原本一批2000mAH的电芯,再次激活之后,其中有一部分的电芯的实际电量可能就只剩下了1900mAH,而电芯的标准电压为3.7V,再次激活之后也可能变成3.6V,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从这里也可看出,如果一款移动电源一直积压在通路渠道的库存内,没有达到消费者手中,其钝化变质的概率就非常大。
2、厂商和渠道商如何为销售周期的风险买单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当中,商品在通路渠道内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快到达消费者手中,厂商的利润就越高,成本和风险就越小。但问题是,有多少消费者是通过传统渠道来购买移动电源的?之前我们谈到,目前的移动电源市场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尚未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厂商每月的出货就只能局限在这个有限的区域当中。据笔者走访多家厂商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出厂的移动电源,都积压在渠道商的库存当中,而如果销售的周期超过了电芯的损耗周期,渠道商就只能自己为产品买单。
3、如何处理退换货
既然移动电源存在着“钝化”的现象,那么对于经销商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些变质产品。移动电源的功能单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唯一需求就是希望它能提供持久的供电。一旦移动电源的供电出了问题,产品的所有价值就不复存在了。而一旦消费者买到了变质的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对产品产生极大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品牌的口碑。
对于产品的终端销售来说,如果有客户要求退货,经销商通常都会同意,他们不可能因为一个产品而得罪一个客户。经销商是实实在在和消费者打交道的人,少一个客户就少一笔生意,其产生的恶性结果往往会扩大很多倍。
那么,追本溯源,消费者把产品退给经销商,经销商自然也会要求把货退给厂商。但对于厂商来说,该如何处理退货的要求呢?特别是面对大批量的退货,其间产生的运费、人工费、重新激活损耗等费用,对于厂商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渠道竞争激烈,山寨、假货泛滥
移动电源的利润接近50%,各大厂商都像鲨鱼嗅到血腥味一样蜂拥而至。据了解,品胜、羽博、飞毛腿、劲量、松下、超霸等一线品牌今年以来投资不断加大。如品胜电子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建设的移动电源生产基地,总投资6亿元,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待明年完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30亿元。不仅仅是一些数码产品的辅助生产商盯上了这块蛋糕,甚至一些手机厂商也在试图通过收购的方式生产移动电源,近来风头正劲的小米就是其中一员。
与此同时,制造门槛低也导致了不少山寨厂商纷纷插足,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各自为战的市场特征,加上急功近利的投计行为,这个行业已存在很不乐观的质量隐患,容量虚标,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劣质产品泛滥,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和整个移动电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