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兴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及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迎来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我国首创、自主研发的新型能源联合发电运行及调度模式持续提升,为国家创造了荣誉,为世界创造了典范。 在国家电网

12月25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兴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及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迎来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我国首创、自主研发的新型能源联合发电运行及调度模式持续提升,为国家创造了荣誉,为世界创造了典范。

在国家电网公司、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工程一年来以破解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瓶颈、示范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首要命题,充分发挥自身“大、广、全、新”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完善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运行及调度模式。有效应对了天气阴晴不定、风光变幻无常、极寒暑热交替等综合考验,将“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风、光资源转化为优质可靠的绿色电能输入电网,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开发、集成应用的世界性难题给出了答案。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清洁能源发展、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责任举措和创新实效,其成果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已被推荐申报“中国工业大奖”。国际电工协会(IEC)智能电网战略组主席理查德·朔姆贝格(Richard Schomberg)先生到张北考察,称赞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令人震撼”,认为该工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升新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意义重大。

面对工程如期竣工投产后更为艰巨、光荣,同时也更具困难与挑战的运行维护与科技提升考验,在没有任何实例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工程运营单位冀北风光储公司坚持攻坚克难、奋勇登攀、打破常规、潜心攻关,积极有效应对新设备性能不稳、新工艺流程不全、新队伍经验不足的诸多工作难题,统筹兼顾做好运行维护、科技提升、数据路线分析以及多项原创性成果和核心技术突破验证。

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风光储联合发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大规模储能监控系统、风光功率预测系统等五大技术突破工程化应用迈向更高层级。它将不同厂家、不同技术路线的设备组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风、光、储7种发电运行方式自动组态、智能优化和平滑切换有理有序,并通过协调储能发电系统,对风光发电出力与发电计划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实时补偿,使得风光储联合发电依据计划值稳定输出,场站可控率达到100%,系统可用率大于99%,跟踪计划出力偏差始终控制在3%以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网友好协调。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大规模多类型电池储能电站集成及调控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工程现已申请专利数量56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发表论文65篇(其中国际论文29篇)。国内首个智能化源网友好型风电厂、首个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创新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显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在风光功率平滑、跟踪调度计划、削峰填谷等方面迅捷有效、作用突出;在涉及风、光、储等诸多新技术,新设备数据积累和路线比对中已取得多项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战略依据,显著增强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引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工程全年累计输出优质绿色电能已超过2.4亿千瓦时,提前13天完成年度发电量目标。其中,风力发电1.86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0.544亿千瓦时。参照国际通用模式,相当于减少燃烧760.79万升汽油、41.6万桶原油、9.36万吨标准煤、1.01万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相当于栽下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风电厂、光伏电站CDM项目已全部取得联合国批准并开始碳减排监测,成为新能源领域展示国家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一期工程试验示范效应显著的基础上,为持续发挥工程在示范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特色价值,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做出了扩建示范工程的战略部署。二期建设规划为,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在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主要领导组织推动下,二期扩建工程迅速形成工作强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在获得工程“路条”后19天内,相继取得全部16项支持性文件,大河光伏储能电站扩建项目已顺利通过河北省发改委核准批准,国家层面核准的风电扩建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